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堵雅容 6小时前 :

    这不是一个therapy嘛,当然主要还是对于Nancy来说,我喜欢两个演员,喜欢长篇的对白,喜欢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喜欢郑重其事地把性讨论开来,也喜欢冲突的设置和结尾的对视。命题并不复杂,剧情设置也不难猜,但是真诚而可爱,我50几岁的时候还能不能直视自己镜中的身体、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呢?男主角不得不说,挑得太好了(我猜我愿意为此倾家荡产?)如果说他拿出和我同款音箱的时候我还只是笑笑,但他开始按摩肩颈的时候,我已经想给他打一个巨大的笑脸feedback了。另外,oh poor Becky!

  • 区雅容 2小时前 :

    剧本太加分了,四次见面,认识自己,面对自己,欣赏自己。

  • 告俊晤 5小时前 :

    而这一切,无不指向一种惯性,一种对欲望羞于言说的惯性,一种活在道德评判中的惯性,一种一潭死水式的中产庸常生活的惯性,一种性别宰制关系的集体无意识的惯性。

  • 全山菡 2小时前 :

    男主好美,但是有一种无人气的瓷娃娃的感觉……而且为什么做鸭还要当心理医生? 活着好累,我今天好累,我也不喜欢我自己的身体,我不喜欢我的一切。

  • 彩美 8小时前 :

    非常有趣的选题,像一个都市童话。我们亚洲人日常以为欧美人自由开放,实际上世界女性大同,大家都有自己的年代痕迹和被女性身份束缚的门槛,并不能像男性那样随心所欲。南希那种渴望打破常规又局促不安的心理表现得太好了。里奥很有魅力,令人舒适,但是对比现实生活就显得有点乌托邦。取悦自己、与自己和解是女性毕生的课题。

  • 嬴奇文 9小时前 :

    室内剧,好喜欢Emma这个演员,最后一幕很震撼。女性在花钱买性服务的时候都要时刻自我反思吗,就不能享受就完事了……

  • 勤嘉平 3小时前 :

    Emma, you are a great actress. And Leo, I hope we will meet each other somewhere someday.

  • 宰瑞云 1小时前 :

    只会存在于电影里的童话故事。Whatever!Good Luck to you!

  • 富察合美 9小时前 :

    因为性是生命最基本的需求,而又被社会化的最早最极致,所以一切生命在社会中遇到的困境都得以围绕展开。一个房间、两个人、四段对话,你看,讲个好故事需要的也许真的不多,但讲个好故事需要的又真的太多。

  • 德凌青 2小时前 :

    Emma最后美的发光,leo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帅了,极度的坦白引发性欲,心理咨询服务和性服务果然应该打包在一起👍

  • 帛琪 2小时前 :

    人类高质量“牛郎”,善解人意、懂得把握分寸、知书达理、身材健美、会安慰人、会调节气氛,还会心理辅导。本来是一次纯粹的肉体关系,最后却成了一趟灵修。同样的dirty words,英音的语气显得格外fancy。Nancy是那种典型的英国女性,恪守传统、循规蹈矩、甚至连性爱姿势都要列个清单,有些教条也有些迂腐。但随着探寻身体第二春的展开,过去几十年里积累的那些条条框框的生活模式逐渐被摒弃,她打开了新的人生哲学,正视自己厌恶的身体,正视那些体面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刻板,四次会面sexual fulfillment之外的谈话更像是为双方修补各自家庭里的心怀芥蒂的“母子”关系。近些年圣丹斯经常出一些冷门佳作。【WEBRip/CM/5.2GB/英字】

  • 信皓 1小时前 :

    很感动。在性面前,没有人是自信、完美的,尤其是一个年华不再的女人,她的不安和“边界”的消解都太真实了。奇妙的是,电影切入的是一个非常“男性”的叙事视角,是个“性转版救风尘”的俗套故事。但在性欲与价值的神秘张力下,通过极其琐碎具体的焦虑,凭着故事的价值观与演员的坚定与真诚,最终竟完成了最“女性化”的表达。并且把两人之间、两人与自己之间、两人与他们所面对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讲的透彻明晰,蛮厉害的。

  • 平槐 6小时前 :

    如果可以,我希望每一位婦女都能毫無負擔和顧忌的感受一次美好的愉悅!愛自己的身體好難,很喜歡Nancy最後一幕,她仿佛在發光(ps. 男主真的好可愛,美得不真實,不愧是滿足幻想的聖人~)

  • 功浩初 0小时前 :

    非常推荐!!虽然看的是英文字幕,没有完全百分之百get所有内容。 但,特别是最后十分钟一定要保持期待,保持惊讶,保持包容,保持惊喜!! 就像orgasm,前面的探索与铺垫都是为了最后的come,但如果没有那么多耐心与包容,最后的惊喜/震撼也不会一下直戳到心里。 不用在这里赘述,前面具体的都讨论的哪些问题(母子关系,性工作者职业评价,教师职业定位,女性身体权利……)等真的这些都一一吊着胃口铺垫完成,最后10分钟就是所有惊喜降临的时刻,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了一种绝妙的前后自洽与体验闭环。 不论当做一部爽片,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片子,都非常可圈可点。辛苦

  • 夏侯悠馨 0小时前 :

    男主好美,但是有一种无人气的瓷娃娃的感觉……而且为什么做鸭还要当心理医生? 活着好累,我今天好累,我也不喜欢我自己的身体,我不喜欢我的一切。

  • 应梓颖 0小时前 :

    最后Emma Thompson倏然解下衣衫,看着镜中的自己,这样的时刻在我的人生中也数次上演,我看着这副会一直伴随我的身躯,寻找让我厌恶的细节,并不断尝试拥抱它。虽然松垮的躯体没有任何改变,但她脸上微妙的表情转变和神采已和最初截然不同,衰老的不可逆和尚未甘愿老去的心理反复冲突,找到性爱愉悦也是通向自洽的重要一步,we battle on.

  • 克初 6小时前 :

    男主像亦舒小说的男主角从书页里走出来一样:浓眉长睫,皮肤光洁,五官亮丽,笑容带金光,有男子气概又不乏书卷气,会跳舞会开香槟,三个A+。但Emma是赋予这一切意义的人,当她被问道“为何你那么害怕失望”,我几乎与她同步说出“因为此前的人生总是让人失望”;当她赤裸着身体站在镜子前,我为那股强迫所有人的目光正视这一切的力量鼓掌。

  • 京悦媛 8小时前 :

    没想到这部具有十足深度的性话题电影居然是保守的英国佬拍出来的,想起了那句“与自己和解”。的确,当艾玛婶在镜前与镜中的自己坦诚相对,抚摸着自己臃肿褶皱的肚皮却淡然一笑时,我似乎明白了这部片子最想表达的东西。By the way,艾玛婶演技着实一绝,晚年能如此为艺术献身不得不让人佩服,反观内娱某些女演员露个背or替身就要炒作半天声称“为艺术献身”,拜托了请要点脸。

  • 仲素昕 7小时前 :

    男菩萨渡女苦主到达极乐彼岸的故事。这种唠闲嗑式电影会放大演技的瑕疵,如果表演不到位人物就立不住,故事里的张力和关系也都会不成立。但Emma Thompson 演得太好了!如果不是她,这个角色不会这么令人信服和共情。轻盈有趣,四星推荐。

  • 卫芷毓 9小时前 :

    这个故事性转之后就会让人感到异常荒谬,明明是女性付费,却要经历一连串的容貌焦虑、身材焦虑、年龄焦虑、道德焦虑才能抵达所谓“享乐”——在这部片子里仅仅体现为性,因而呈现出贯穿全片的女性罪恶感和说教感——最后汇聚为女主对她女学生的口号式说教。鉴于女主是buff叠满的保守人群,能体会电影传达理念的不易,但是看的时候只要一想到性转的荒谬——男的享乐前能想这么多吗?就对现实更为愤怒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