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评论家亚历山大(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在瑞典的家中庆祝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年幼的小儿子刚做完咽喉手术不能发声。两人在静默中种下一株树苗期待它生出绿色的枝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电台广播了一则发射核导弹的消息,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绝望的亚历山大向上帝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甚至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阻止世界末日的来临。期待世界重生的亚历山大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烧毁了自己的房子。在熊熊大火中,亚历山大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小儿子来到岸边继续为他们共同栽种的树苗浇水,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杰作《牺牲》,荣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内的四项大奖,并提名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于1988年荣获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评论:

  • 军山兰 1小时前 :

    剧情片看着看着突然来一段带歌词的情绪音乐,现在只有印度和英伦电影会出现。比起实在无福消受的印度歌舞,爱尔兰口音的英语插曲更好接受一点。那些插曲纯粹是炫技,就像《贝尔法斯特》里各种炫技一样。舞台出身的导演对演员调度很有自信,电影里的长镜头永远都有演员在动,哪怕是表情在动。另一个特点是部分对话的画面不交代讲话的人,只给很长的反应镜头和话外音。黑白是叙事空间的颜色,换成其他诸如电影甚至戏院里眼镜反光舞台人物时都是彩色。剧本以状态为主,因为60年代贝尔法斯特骚乱这个大背景足够支撑情节往下发展。最后那场歌舞戏真好,但他们唱歌跳舞纯属个人开心。不像现在,拿忸怩作态的歌舞去卖流量。

  • 悟学林 8小时前 :

    看到友邻们的评分放低了期待值,所以还是超出预期的,音乐很加分,喜欢爷爷奶奶的爱情“你的心跳过吗”“每次你走进房间,它就会跳一支吉格舞”

  • 娜雪 2小时前 :

    就那一小片街区景来回用,那黑白不就是掩盖布景的假么,最大的问题情感跳戏啊,是一会儿感受孩童的天真,一会儿又体会父母的无奈。

  • 依春荷 1小时前 :

    有人提到,这部电影就是布拉纳的『罗马』,的确,不管是题材还是黑白影像的运用,本片似乎与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看完全片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精致工整但缺乏感染力的作品,电影对影像和配乐的运用确实特别考究,黑白影像增加了历史质感,拍摄的角度和构图也堪称教科书级,但在故事和情感表达上,却存在很大缺陷,很多私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割裂,让人很难找到连接,不可否认会有小感动,但难有大共鸣。与『罗马』给我带来的触动相比,这样的落差也许不仅是因为地域、文化、信仰的差异。当然,导演也不只是夹带自我情感的私货,也借着片中父亲对男孩的教导,道明了自己对这段动荡时期的反思:不管是信仰什么,只要他是个正直善良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总的来说,比『罗马』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庆幸时长适中,不至于冗长乏味。三星

  • 塞寄松 0小时前 :

    个人较为无感的状态之一源于我本就没有归属的漂泊,但严格来说剧情的设置也撑不起离开和留下这所有选择的症结,另外演技真的就一般,观看后的记忆点竟都是配角

  • 仲孙阳曦 4小时前 :

    三分之一后每出现一首歌和影视剧名称我就翻一次白眼。肯导演的这部电影和《哈利波特》里水货教授的花衣裳如出一辙。这部电影居然被奥提了,滑稽。

  • 司冰双 8小时前 :

    太尼玛做了,尴尬😅

  • 卫蓓蓓 4小时前 :

    乡愁系电影,从阿方索·卡隆到肯尼思·布拉纳,从墨西哥城到贝尔法斯特,每位导演心底都有一封写给故乡城市的温柔情书。拨开北爱尔兰历史往事,回溯童年时光,围墙后搭建起的简易片场还原出故乡街区的模样,用极其碎片化的生活日常呈现那段动荡年代里仍未褪色的私人记忆。小男孩眼中的世界,因宗教信仰分歧产生的冲突、亲情和初恋、迁离的人与留守的人,布拉纳爵士或许倾注了足够真切的情感,但作为导演功力实在有限,愣是把自传性质的回忆录拍成了温吞无比的家庭琐事,充斥着快要溢出屏幕的匠气,只能靠不时点缀些迷影元素和密集插入歌曲去勉强撑起零散到几乎没有的剧情。东施效颦,高下立判,刻意作旧的黑白影像和开场那段暴乱戏明眼人都能看出在模仿谁,可惜格局跟力道皆远弱于《罗马》,骗奖之心昭然若揭,这居然是今年颁奖季BP头号热门 - -!

  • 卫金泓 7小时前 :

    在那个世界流动并未如此之快的年代,离乡是一件如此令人惆怅的事情。

  • 妍倩 2小时前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名为故乡的城……怀旧感赞,摄影赞,构图赞,演员赞,配乐赞,剧本赞,但肯尼思拍得并不赞,过多自身经历的情感投入让他无法拍得更好,细节决定成败,但这部电影的细节严重缺失,人物塑造都是佳句无佳章,很多本可以更好的片段都可惜了。承认质量一般,不过我个人很喜欢,爸爸的歌喉,妈妈的泪水,奶奶的眼神,爷爷的台词,每一个都狠狠地击碎了我的心。7项提名,看好原创剧本,是个好剧本,不过能拍的远远比这更好。

  • 台宵晨 0小时前 :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

  • 宰父和悦 5小时前 :

    去过贝尔法斯特,对那里印象很好,有种伤感和忧郁的情调。。。至于电影,更像是导演对自己过去的回忆,回忆中的一切都很美,哪怕是纷乱嘈杂的社会动荡,都有着属于他个人的印记。

  • 初爵 1小时前 :

    “故乡”和“他乡”是组相对的概念。在祖父去世前,巴迪眼中的“故乡”只是贝尔法斯特,“他乡”是除了贝尔法斯特之外的任何地方;而当祖父的离世让巴迪看到了生死,“故乡”与“他乡”的意义也随之的分别扩大至“生”与“死”的层面,也许因此巴迪才能平静接受了离开贝尔法斯特的事实,也许巴迪懂得了,只要心中永恒怀揣着对故乡的记忆与怀念,“故乡”就永远不会远离、不会消失,所到即故乡。

  • 徐新林 8小时前 :

    或许或许,因为我不喜欢这种戏剧化的表演方式,而这一段历史用小孩子的角度去讲述或许有点冷漠了,以及作为一段回忆参杂着浪漫,不喜欢这种感觉(Colin只有四五场戏sad)

  • 储书桃 9小时前 :

    一部包装很漂亮的电影,何必刻意去展示动荡年代,感觉拍童年快乐看电影唱歌跳舞的部分自然的多。

  • 巨令雪 6小时前 :

    三百年根源的对立,二十世纪后三十年的流血冲突,几次在内战边缘。政治,民族,宗教,这些蔓延在街道社区的仇恨,隔阂,冲突,是笼罩在每一个离开或者留下来的人一生之中的。直到今年还在因脱欧的爱尔兰海边界问题,芬党领导人的防疫问题而引发冲突流血及恐吓。比照电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轻佻,软弱来批评的。这种视角的选择,是艰难前进的和平进程中,可贵的真挚感情。

  • 厉浩阔 6小时前 :

    我就觉得男主眼熟,后来发现是黑灰飞~用小孩子的眼睛看动荡的社会,没查点儿英国历史背景容易跟不上,能给到七分

  • 子车俊晤 3小时前 :

    历史上的北爱尔兰冲突,是九岁孩童眼里一场迫使他们举家迁离的沉痛记忆。但即便在这样一个随时有暴力枪火的环境,那段童年时光里依然有着初恋、电影、亲情等等让人莞尔一笑的生活小美好(里面的彩蛋很有意思)。这部半自传式的作品,是Kenneth在疫情lockdown期间的回思感悟,对爱尔兰人身份的追根溯源,也是一封致以家乡满腔柔情的告白信。(Q&A期间导演一度潸然落泪呜呜)但话说回来,查了一下发现北爱问题依旧存在,那么导演在这里是否带有偏袒某方的个人情绪了呢?另外,很难不把这部跟Roma作比较,而后者在我心里大大胜出。电影的镜头语言虽有炫技嫌疑,但这些刁钻的构图,非常戳我的审美。最后表白一下小演员Jude Hill,选角太出色了呀,好想抱回家!

  • 宰曼珍 7小时前 :

    有亲人不一定有亲情,同理,出生地也不是都能成为打心眼里深爱的故乡——只有深爱故乡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

  • 孟雅爱 9小时前 :

    搞不懂为什么会拿原创剧本奖,故事讲的有些散,事件也很分散,构图加了很多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